成功案例——长春热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时间:2017-02-17      
 

长春热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春热缩”)是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科技总公司(以下简称“科技总公司”)旗下热缩材料厂进行股份制改造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1997107日上市首日,公司市值达到 106752万元。

该公司是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之一,其核心技术是多相聚合物辐射交联热收缩材料技术,该科技成果最早在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得到应用。江泽民总书记和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胡锦涛总书记先后视察长春热缩,江总书记还为长春热缩题词:“搞好热缩材料生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987年建厂到1997年上市,该公司已发展成为具有7大产品系列、千余个品种生产能力的国内最重要的高分子热缩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打破了美国Raychem公司产品一统天下的局面,引领和促进了我国热缩材料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然而,上市后的长春热缩虽然规模迅速扩张,但作为中科院研究所创办的公司,在资金、管理、人才、理念及承担风险能力等方面都无法摆脱研究所的研究模式和一些体制机制上的束缚,劣势越来越明显。尽管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但在国内后来兴起的其他几家公司的竞争中,公司的营业收入一直在8000万元左右徘徊,有的年份甚至不进反退。

经过几年的探索,长春应化所、科技总公司和长春热缩终于统一了思想认识,决定走社会化道路,实施股权退出战略,实现从自我发展为主的模式向社会化、规模产业化的战略转移。从20009月到20024月,科技总公司在长春热缩的股权由最初36.87%的第一大股东退居为11.82%的第三股东,而民营企业杉杉集团成为长春热缩第一大股东,公司也于20027月更名为中科英华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股权退出,长春应化所获得2亿多元的收益,用于支持知识创新工程和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发展,并依然是中科英华的战略合作者和技术后盾。而中科英华形成了新的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公司规模、实力迈上了新的台阶,到2006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了5.46亿元,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更大的贡献。

从科技成果转化的角度来说,我们走的道路是:科技成果——>技术产品——>创办公司——>商业产品——>自主经营——>引入战略合作者——>股权退出——>新的科技成果。这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具有自主性高、中科院的品牌优势明显、技术支持及时、成果转化成功率高、收益较高等优点,然而周期漫长、经营风险较高、衍生出来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较多、牵扯了科研人员的巨大精力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科技总公司作为长春应化所的资产管理公司,肩负着促进长春应化所科技成果转化的历史重任,必须不断思考和研究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规律,探索科技成果与社会资源快速结合、服务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科学研究发展的道路。